纪涵,四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也是一名女性非遗传承人。在这个充满现代喧嚣与快速节奏的时代,她坚守着一份古老而珍贵的技艺,就像守着一颗璀璨却蒙尘许久的明珠。她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女性的执着与力量。
一、文化血脉中的传承者
纪涵自幼便跟随父辈学习修脚技艺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暨鼎盛博怀修脚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。
生于修脚世家的纪涵,自幼浸润在传统技艺的海洋。面对"女子不从艺"的偏见,她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完成十年学徒期,将祖传技艺融会贯通。当同龄人追逐新兴行业时,她毅然打破家传秘技不外传的规矩,创办技能培训学校,广纳弟子。
二、破浪前行的传承使命
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,非遗传承面临三重困境:现代足疗冲击市场、年轻群体认知断层、传统匠人青黄不接。很多人追求速成,而她所坚守的非遗技艺,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,没有耐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。但她心中有一团火,那就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取得成绩的渴望。她始终坚守着对非遗修脚技艺的热爱和执着,不断追求技艺的精湛和完善。她的努力与坚韧感染着身边的人,在技艺传承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,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三、织就传承生态共同体
在纪涵的团队中,她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想法。在工作中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,在生活中关心他们的需求。她十分注重营造积极向上、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,让大家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工作,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。在她看来,真正的传承不是固守窠臼,而是构建让技艺活态传承的生态系统。
四、反哺社会的温度印记
除工作外,纪涵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。如为社会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、为环卫工人捐赠环卫标志服 2500 件、到晚情养老服务中心为孤寡老人捐赠米、面、油等生活必需品、还做一些为老人免费修脚的公益活动、到阳光天使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为自闭症儿童捐赠益智玩具 68 份等,她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,她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社会。
在自己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,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,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,积极推动经济发展。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,现已设立总公司、分公司、并在江苏、山西、上海、广西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梨树等地设有加盟连锁门店50 余家,带动了下岗职工再就业,累计带动下岗职工30 多人。
纪涵说自己就像一座桥梁,连接着过去和现在。她要把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,通过创新的方式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。她希望她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、爱上非遗,和她一起在这个充满魅力的文化传承之路上走下去。"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",她坚信,唯有让更多人掌握传统技艺,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,也可以带领更多姐妹拥有一技之长,有安身立命的本事。
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对纪涵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。这是对她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。未来,她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巾帼不让须眉,带领她的团队不断创新、不断进取,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。在她身上,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者应有的样子——既深扎根脉,又勇立潮头。
来 源 | 铁西区总工会
初 审 | 刘芸畅
复 审 | 白皓
终 审 | 董明源